
導讀
壹⠠||DeepSeek讓大廠們都著急起來:習慣“慢半拍”的騰訊係搶跑了,正在深度擁抱DeepSeek;百度的動作是發出一則預告:文心一言將於4月1日起全麵免費。
貳⠠||DeepSeek似乎讓馬化騰更加堅定地全方位擁抱AI,也攪動著騰訊內部的組織變革,而元寶在近兩年時間沒有打通的多部門協同的牆,讓這個外來者做到了。
叁⠼|⠥胨atGPT、文心一言、通義千問、豆包等前輩們培養出國內較早一批AI用戶後,騰訊係疊加DeepSeek後的“超級應用+垂直模型”組合,能否中途截客、彎道超車,還需要時間驗證。
2月17日,一場重磅座談會上,中國科技界的新銳和元老同台亮相。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和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緊挨著,坐在了會場第一排的位置。
2025年1月20日,將滿40歲的梁文鋒剛發布DeepSeek-R1模型並宣布開源,DeepSeek也成為史上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的App。
2011年1月21日,同樣將滿40歲的馬化騰剛推出微信,掀起一場即時通訊革命。微信上線首月注冊用戶突破50萬,次年突破1億,成為全球用戶量最大的社交應用之一。
而就在這場座談會前後,常被稱為龐大但“保守”的微信為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-R1並進行灰度測試,隨後幾乎整個騰訊生態內的應用都陸續跟進,從新增一個搜索端口到功能上快速融合。這與騰訊近兩年異常冷靜、慢幾拍推AI的風格大不相同。
DeepSeek的出現,或多或少燃起了馬化騰以更大決心、更多資金投入、更開放姿態入局AI的信念。
在梁文鋒少有的對外表態裏,他曾提到馬化騰這位科技和創業領域的“前輩”:所有的套路都是上一代的產物,未來不一定成立。拿互聯網的商業邏輯去討論未來AI的盈利模式,“就像馬化騰創業時,你去討論通用電氣和可口可樂一樣,很可能是一種刻舟求劍”。

快!全跟上!
2月初,華為雲、騰訊雲等多家AI大模型廠商紛紛接入DeepSeek-R1模型時,包括騰訊在內的許多大廠員工還以為,這可能隻是公司為了擁抱大火的DeepSeek而讓雲服務部門秀出的動作,和自己沒有關係。
2月11日,騰訊智能工作台ima接入,兩天後騰訊AI助手騰訊元寶更新支持混元和DeepSeek兩大模型。
接入元寶的DeepSeek獲得了圖片解讀、解析多種格式附件、聯網搜微信公眾號、從微信上傳文件等能力,而DeepSeek官方應用目前僅支持文生文、解析文本附件。
這種變化大不相同:不僅要讓DeepSeek融合混元的多模態理解能力,還得打通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等騰訊生態的核心信息源。
在DeepSeek的加持下,騰訊元寶下載量激增。從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排行榜200名外直線上升,2月19日至發稿日,元寶都霸榜前3,另外兩名分別是DeepSeek和豆包。
更大的轉折點到了2月16日,微信試水接入DeepSeek-R1“滿血版”,一批獲得灰度測試資格的用戶可以在“搜一搜”界麵選用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式。這是微信對“嫡出”的混元大模型都未曾開放過的綠色通道,卻對DeepSeek破例了。
一位騰訊WXG(微信事業群)員工告訴經濟觀察網,微信接入DeepSeek,有人解讀為蹭熱度,這對擁有13億日活用戶的微信來說完全沒必要,也不是張小龍(微信創始人)的風格。目前僅對少部分用戶開放在微信上免費使用DeepSeek搜索的資格,剛上線前幾天頻頻出現服務器繁忙,“微信流量太大了,不得不擴容、加(GPU)機器。微信為了讓用戶免費用上DeepSeek,幾乎是不計成本了”。
此外,騰訊旗下產品開啟“AI團戰”:騰訊文檔、QQ瀏覽器、QQ音樂、騰訊地圖、企業微信、理財通等十餘款產品集體接入DeepSeek-R1和混元大模型。騰訊正借力DeepSeek優化雲計算、社交、辦公、娛樂、理財等產品的用戶體驗。
DeepSeek讓大廠們都著急起來:習慣“慢半拍”的騰訊係搶跑了,正在深度擁抱DeepSeek;百度的動作是發出一則預告:文心一言將於4月1日起全麵免費。曾放言“開源是一種智商稅”的李彥宏想通了,決定在6月30日開源文心大模型4.5係列。

元寶的難處
騰訊全生態對DeepSeek展開懷抱,起初也引起內部擔憂,有員工在內網發帖表達了自己的疑惑:公司都有元寶了,為什麽還要接入DeepSeek?要放棄元寶了嗎?
從國內C端AI產品的入場順序來看,元寶幾乎最晚才來。百度的文心一言於2023年3月最早上線,約半年後智譜AI、通義千問、豆包、kimi等陸續加入搶奪第一批AI用戶的戰場。元寶在2023年12月才在騰訊內部立項,到2024年5月底才上線。
一位接近元寶團隊人士回憶,2024年元寶團隊壓力很大,很怕聽到外界或內部質疑元寶上線“太慢”的質疑。管理層並沒有為元寶定下短期內達到千萬級別用戶規模的KPI,也沒有商業化訴求,就是先獲取用戶,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去調整模型和產品策略。
上至騰訊集團管理層以及技術工程事業群(TEG)的管理層,下至元寶團隊,都秉持著“不爭一時之先”的理念,“團隊要想清楚,把模型的能力打造好”。
“不急”也是馬化騰的意思,他在2023年股東大會上就表態,對於工業革命來講,“早一個月把電燈泡拿出來”沒有那麽重要,“不著急拿出半成品(去提振股價)”。
在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(CSIG)首席執行官湯道生看來,找對方向、想清楚、保持迭代最重要,不僅僅要起得早,更重要是熬得久——有時候前期過度投入,堅持不下去,反而不能笑到最後。
事實上,元寶也不具備猛火“大力出奇跡”的先天條件。
前述接近元寶團隊人士解釋,元寶誕生於TEG,這是負責騰訊技術支撐的事業群,而這類團隊的做事風格是悶頭鑽研代碼和推理能力,相比之下其他事業群少了些產品思維。更重要的是,元寶在騰訊內部優先級不高,和騰訊集團內數百個同時“賽馬”的應用區別不大。
從用戶視角來看,接入DeepSeek前的元寶,最多隻獲得了搜索公眾號內容的支持,微信沒有給它搜索入口、從微信上傳文件等權限。
自起步階段,元寶就背負著太多期待和難處,例如外界將其定義為騰訊基於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推出的AI C端產品代表,期待它背靠騰訊偌大的內容生態體係講出新故事。但在內部,不同部門之間想打通,有現實的壁壘問題,“‘賽馬’機製下,大家要歸位和分權責,誰也沒法把其他板塊的內容輕易地拿過來”,這位接近元寶團隊人士說。
2月19日,騰訊也對產品和組織動刀,在1月將元寶從TEG轉入CSIG後,又把QQ瀏覽器、搜狗輸入法、AI辦公產品ima等產品和團隊也匯入CSIG。四款AI產品“合龍”,覆蓋AI助手、辦公、搜索。騰訊集團員工張勀對此總結為“打組合牌、不要賽馬”策略。
DeepSeek似乎讓馬化騰更加堅定地全方位擁抱AI,也攪動著騰訊內部的組織變革,而元寶在近兩年時間沒有打通的多部門協同的牆,讓這個外來者做到了。

“拿來主義”能否彎道超車
張勀告訴經濟觀察網,騰訊沒有放棄元寶,相反,騰訊希望借著DeepSeek的東風“推”元寶一把。
從2月13日元寶接入DeepSeek-R1滿血版開始,一周時間內,騰訊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“混元T1”完成了灰度上線到全量上線、並迭代圖片理解能力等功能。
為了解決用戶在微信上使用DeepSeek訪問過載而頻繁卡頓的問題,2月18日,騰訊緊急調用元寶支持微信搜索,還沒被灰度測試覆蓋的用戶能跳轉去元寶體驗。
DeepSeek的官方入口一直顯示“服務器繁忙”,為什麽在騰訊元寶使用反而更流暢?張勀解釋,因為元寶有騰訊雲充足算力的支持,而且技術部門對DeepSeek的推理效率做了優化。
DeepSeek完全開源,所有公司都能部署“滿血版”模型。對AI產品C端成熟用戶而言,更換掉已訓練一段時間的AI產品而去使用元寶,騰訊必須給用戶一個選擇它的理由,“這也是元寶要接住這波流量正在做的三件事:補充算力、提高推理效率、獲得微信公眾號內容生態的支持。”張勀說。
從2023年9月騰訊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上線,到DeepSeek-R1模型發布,中間隔了正好500天。馬化騰終於等來了一陣東風,看到了混元和DeepSeek雙模型驅動的玩法。
在AI產品搶用戶混戰的近兩年,各大App的開屏、貼片、Banner、視頻合作等廣告位也是AI產品燒錢搶奪新用戶的戰場,豆包、kimi等應用在此投入最明顯。
元寶此前幾乎沒有投放廣告和投流買量的動作。2月21日,B站開屏廣告第一次出現了騰訊元寶的身影。
在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通義千問、豆包等前輩們培養出國內較早一批AI用戶後,騰訊係疊加DeepSeek後的“超級應用+垂直模型”組合,能否中途截客、彎道超車,還需要時間驗證。
一位騰訊員工對此解讀為:DeepSeek讓各家公司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,眼下須優先解決的是給自家用戶提供穩定的服務,但與此同時,不能放棄自研。長遠來看,AGI(通用人工智能)才是未來的首要目標。
14年前,和今天的梁文鋒年紀相仿的馬化騰正處在其職業生涯的關鍵階段,除了推出微信,還首次提出“開放平台”戰略,宣布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API接口,鼓勵開發者在微信、QQ空間等平台創建應用。
此舉讓騰訊通過投資合作扶持了一批新興企業,如早期的滴滴出行、美團等,構建了龐大的互聯網生態圈。如今,梁文鋒也在通過節省算力、完全開源,推動一場“大模型平權”運動,風風火火地搭建DeepSeek的AI生態圈。